Rock of Ludao

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Hahnemuhle paper 2017

藝術家自身的情感、信念、希望和恐懼透過創作毫無保留的呈現,無需語言就能將最深切的情感傳遞給觀眾。於是透過藝術,我們感受到最濃烈的情緒,同時浸淫在作品之中,讓自己成為作品的部分。我們崇仰萬物自然的偉大同時,也感受到人類的存在價值。

法國攝影家季勇,五年的台灣生活裡,真切的用雙腳走過都市、鄉間,甚至是杳無人煙的廢墟、離群的孤島;用雙眼感受不同於台灣人自己看到的生活環境。一個異鄉人卻用最敏銳的眼光,透過攝影捕捉我們習以為常卻經常忽略的壯麗與美好。

選擇以攝影的方式記錄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只是一個基礎的媒介。然而內在精神的追求才是藝術家藝術表現的終極。當我們將藝術創作以媒材表像化的區分時,季勇早已領悟藝術的表現可以透過不同形式來連繫一條恆長而久遠的生命本質。

這一系列在綠島拍攝的作品,岩石成為仰之彌高的山水風景。觀看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回歸到中國宋代文人的繪畫,尤其是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以及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靜止的畫面出現動感,一幅空間的繪畫卻呈現一種時間的流動感。山頭的雜樹叢生,充滿頑強的生命力;細密的點子皴,將大山刻畫得堅實傳神;飛瀑從山間傾瀉而下,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這些中國山水,竟然可以如此巧妙的轉譯到一位法國人所拍攝的台灣離島岩石風情上。

在季勇的攝影作品裡,我們又同時回歸到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繪畫精神。藝術家沉醉於自我情感的抒發,並視之為藝術的最高境界,19世紀的繪畫被21世紀的法國攝影師季勇以極端敏銳的觀察力,透過攝影之眼,漫步於山林海濱,探索自然風景的主題,表達光線與色彩的精微細節,風景只是表現,人類面對自然的崇敬之情才是內在最深的情感。

季勇

於尚畫廊的展覽

FESTIVALS & ART FAIR
SOLO EXHIBITIONS
GROUP EXHIBITIONS


    洽詢

    藏家資訊

    *為必填欄位